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新闻

抗疫“云指导” ,成中医连线北美校友

[   发布日期:2020-4-24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   浏览次数:3257   ]

   北京时间423日上午9时,加拿大渥太华时间22日晚21时,美国西雅图时间22日晚18时,成中医连线北美校友会,通过在线交流平台问候海外校友及家人,开展中医药防疫、家庭保健、合理用药等指导。

校长余曙光出席交流会,全国著名温病学专家张之文、基础医学院院长冯全生、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曾芳、学校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卢云、北美校友会会长秦佑平、北美校友会秘书长刘佳玲、奥斯汀东方医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潜智、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刘国晖等北美校友参与交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形势严峻,成中医心系海外校友,推出“成中医专家与海外校友关于新冠肺炎在线交流平台”,为海外校友提供抗疫指导,保障海外校友及家人、朋友的安全健康。首场交流面向北美地区校友,由对外合作处、基础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北美校友会、学校侨联共同举办,进行在网络平台全程直播,广大师生、中医爱好者在线关注。对外合作处副处长陈琼主持交流会开幕式。

余曙光首先代表学校问候广大校友,感谢国内疫情严峻时海外校友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援,祝愿大家平安度过疫情。余曙光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积极响应习主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的精神与指示,快速决策、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开通网络平台为民众免费提供切实有效的居家防控、愈后康复的中医药方案,同时从学校各附属医院抽调上百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投身抗疫一线,担当使命负重前行,彰显了成中医力量,诠释了成中医精神。当海外疫情陡然严峻之时,学校心系校友,寄出了防疫爱心包,与海外校友并肩作战共同抗疫,担当中医药在全球抗“疫”的使命与责任。

北美校友会会长秦佑平代表校友感谢学校的关心,介绍了美国当下疫情和中医诊疗现状,并表示北美中医药从业者对疫情诊疗经验不足,非常期待与母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学习相关抗疫经验,加深对疫情的认识,更好将中医药运用到当地疫情防控中。

交流讨论部分由基础医学院院长冯全生和北美校友会秘书长刘佳玲共同主持。张之文教授介绍对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的认识,指出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治疗中要结合季节气候的变化,审证求因,并重点介绍了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机特点及治疗思路。

冯全生教授从瘟疫理论谈新冠肺炎防治,对病因、感邪部位、传变规律、预防、辨治等进行了分析。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从伏气温病认识,对其病机进行分析,强调要扶正透邪。他结合指导治疗的新冠肺炎重症案例,强调扶助正气对逆转重症病势的重要作用。

曾芳教授介绍,针灸在海外接受程度较高,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皮内针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恢复期和轻症患者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许多轻症患者在家也可以自行使用。曾教授所在团队总结出穴位按压、艾灸、针刺、皮内针、功法等行之有效的防护方法,并归纳为简便易学的中医防护方案。这套方案目前已被翻译为英文、韩语,还将翻译为葡萄牙语、日语,助力全球抗“疫”。

卢云主任分享了自己在湖北武汉参加一线抗“疫”的工作经验。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上,宜以化湿败毒、宣肺化痰、宽胸补气、活血化瘀、消痈散疖为治疗原则,早期对病毒截断,可更好地控制轻症患者病情的恶化。

北美校友李惠、刘国晖、吴潜智、段颖哲、邓勇介绍了目前美国、加拿大的疫情形势,并结合新冠肺炎病例分享了各自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刘国晖教授分别从遵循自然规律、三焦与六经辨证以及伤寒学说的角度分析了此次疫情,认为要注意预防,早治疗、早复诊,治疗重点是要疏理气机、温肺宣肺、凉血解表和通腑。吴潜志教授介绍了意大利和北美新冠疫情的传播特点,指出寒湿之邪与疫气相合发病导致新冠病患的地域分布存在“北重于南”、“由北向南”的现象,这次新冠病毒应该以寒湿为主,初中期的病位在肺脾,治疗以解表、宣肺、健脾、除湿、祛疫为主。

与会人员针对国外疫情形势、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防治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近3个小时深入交流讨论。张之文教授有感于交流赋诗一首:直上云端百会堂,飞声洋外激情扬。同研仁术慈衷济,学海无涯共续航。校友蔡晓梅表示,“移居海外二十多年,还能通过这种方式继续求教母校的老师们,分享治疗经验,太难得了,令人感动!即使远在太平洋的另一边,母校也为世界各国的学员们远程无线“充电”,让我们的底气更足!

发挥中医药对新冠肺炎治疗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医药对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学校将继续组织专家团队与分布在20多个国家的海外校友远程连线提供诊疗咨询服务,为科学防控、科学防治,传播中医药价值、展现中医药实力,联动海外校友与全球华人,携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努力。

(文、图/基础医学院/岳美颖  黄仆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吴莉    对外合作处/陈琼    编辑/邵兵华)